当前位置: 首页 > 散文诗专栏 > 正文

听海,一场灵魂的修行——读蒋玉华《青岛听海》

来源: 多读文学网 时间:2021-10-14

——读蒋玉华《青岛听海》

 

●谢永红(四川)

 

 

品读蒋玉华老师《青岛听海》,不能不注意开篇句子:“一路东方,会不会成为今年夏天里的一场修行?”

散文诗发表于今年三月。昔夏听海,给人心灵上的涤荡与慰藉。大海的美,给人一场怎样的修行呢?这是值得好好玩味的。

好的散文诗,总是能带给人某种美,某种力,某种思考,始于作者而布施众生。

华灯初上时的听海与白日的看海交织在一起,作者的心满满地被青岛的海占据了。

作者喜爱的,是海的如同“大片里的速度与激情”:“或急促而驰,是风拽树梢而不得的恼怒?或暴躁而跃,如礁石阻挡而不前的焦虑?或疲惫而息,似归寂于沙滩之后的呓语?”作者在海的声音里,找到了自己的影子,海和自己的心路历程产生了共鸣。

 

海的恼怒、焦虑、呓语,也激起了读者的心潮。海和我们的生活何其相似。海声,在某种程度上,就是心灵的声音。或许,我们听到了自己;或许,我们学到了海的激情,从中得到了战胜一切的力量。

一到青岛,作者就急于看海,要融入“迷失了好久的心海”。作者带着“愁肠百结”,泪珠“喜极欲滴”,“想拥抱”“融入”大海,其实,就是要让“海风的声音洗礼那耳眸长年依附的尘”“让波涛的声音安慰这心灵累月躁动的弦。”

尽管白日里,沙寂波柔,没有见到“惊涛与海浪”,但是大海的胸怀如此壮阔,还是让作者找到了心灵的港湾。

由此,我们领略的,不只是大海的激情、浩瀚与力量。还感受到了作者内心对于一种磅礴之美、对于一种恬静生活的渴望。对于来自于嘉陵江渠江也生活在俗世里的作者来说,灵魂的升华,当然是喜不自胜的。

但是,蒋玉华老师的境界远不止于此——广大,久远,深厚。

作者的内心世界十分丰富。屈子的国殇,甲戌的炮战,荷西归海的悲与琼瑶的伤……一起涌上心头。海,带给我们多少故事,沉淀了多少历史的智慧,饱含着多少沧桑……这些内容,使本文不但充满了感性,也有丰富的知性特征。

可以这样说,大海,唤起了作者心中强烈的爱与美,激发了作者对壮怀激烈的理想境界的向往。大海,给了作者一种新的、符合内心憧憬的生命的痛彻的感觉。

大海,这时已经是作者灵魂的化身了。至少说,作者要像大海一样,具有“怒涛卷霜雪之气势”“狂风摧枯拉朽之伟力”一般的伟岸人格。

 

读这篇散文诗,我们都享受到一种壮美,一扫狭隘与惆怅,心灵得到了提升。这,或许就是作者开篇提到的“修行”的意蕴吧!

好的散文诗,除了“以立意为宗”,其艺术形式之美也是必不可少的。显然,蒋老师的艺术手段是较为丰富成熟的。

首先,作者的着眼点在于“听”,相对于常规的“看”,在一定程度上说,是另辟蹊径的。作者不仅写耳之所闻,而且融入了丰富的想象。作者既写海的声音,又暗含着表达自己的心声。

其次,作者在结构安排上,形散而神不散,大体上类似于插叙,从晚间听海开始,回到白日看海,重新回到夜里听海遐想,处处围绕着对海的赞美和喜爱来写,而且,以海喻志,收放自如。

再其次,作者用拟人化的方法来写大海。大海是好友,是情人,是心灵的伴侣和导师。海与人息息相通,使情感的表达非常充分。

从语言的锤炼角度看,作者善于运用对仗,排比,反问,整齐、诗化而错落的音韵,充满激情的句式,以及第二人称直呼的叙述,都和大海的力与美、作者对大海的崇拜与挚爱,很好地融为一体。

(图片:网络)

 

●作者简介●

谢永红,四川西充县人,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。

癫痫病儿童癫痫哪家
武汉专门治疗癫痫医院
治疗癫痫病医院好

热门栏目